• <button id="x4y1j"><object id="x4y1j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<dd id="x4y1j"><noscript id="x4y1j"></noscript></dd>

    1. 女性時尚和娛樂資訊網站

      火車駛過歲月長-今日報

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2-16 06:39:29   來源:北京日報    

      我第一次見到火車,也是第一次坐火車是1952年。那年我6歲,小手牽著母親的衣襟,母親雙手抱著3歲的妹妹,長途跋涉從寧波鄉下來到南京。

      先是坐魯迅先生小說里寫的烏篷船,船老大劃槳帶出的欸乃之聲,有節律地抬起,落下。水上泛起的一波波浪花緊貼著船的兩側,在嘩——嘩——嘩的聲響中,從船頭劈開兩條水道,又在船尾交合,一路搖到寧波碼頭,然后坐海輪到上海。海輪底層的通艙里黑壓壓坐滿了人,大海的滔天巨浪讓海輪不停地搖晃著。海行一晝夜,天蒙蒙亮時到了上海吳淞港,汽笛鳴叫著,母親搖醒我,我睡眼惺忪地跟著母親走出碼頭,然后乘火車到了南京下關火車站。暮色中,火車頭“嗚嗚”地吼叫著,噴出一團團巨大的白色濃煙。待火車停穩了,我已在列車的窗口望見了爸爸的身影,他站在月臺上等候著我們。那次坐火車我怎么進站的,怎么出站的,一點印象都沒有了。我翻騰著褪色的往事,只依稀記得我們在上海一下碼頭就坐上黃包車去了火車站,直到傍晚時才到南京,到家時天都黑透了。后來我才知道,我們坐的是慢車,每一站都???。那個火車叫綠皮火車,車廂外面的顏色都是綠綠的。


      (資料圖)

      1958年的寒假,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弟弟回故鄉去探親,那是我第二次坐火車。我和妹妹都已上小學了,只有弟弟小小年紀第一次出遠門。父親送我們到下關火車站,這里有許多趟始發開往上海的火車,他買了站臺票,直接把我們送到綠皮火車上。

      火車啟動了,鳴叫著,轟隆隆、轟隆隆地向前滾動,父親并沒有離開,他在站臺上向我們招手,我和弟妹們隔著火車窗的玻璃也揮動著小手,不一會兒,爸爸的身影變成一個小黑點,漸漸地看不見了,窗外的一切都在迅速地向后退去。

      那時我已有記憶,回想起來又鮮活了。那趟火車仍是慢車,我們是早上乘的火車,寧滬線每個站都???,我拿著紙筆,每到一站,記下站名:第一站是堯化門,接下來是棲霞山、丹徒、鎮江……我的臉總貼著窗玻璃,眼睛一眨不眨,就這樣好奇地看了一路,記了一路,火車到昆山站時,天已快黑了,再下去兩三站就到達上海。這一次坐火車我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,揮之不去。

      緣分是奇妙的。我參加工作后沒幾年竟與火車結了緣。先在一家國企當了幾年工人,后來調到一個部門負責外購計劃工作。在計劃經濟時代,工業物資也像食品一樣匱乏,需要提前呈報計劃審批,因而常出差參加各種全國性的訂貨會議,走南闖北,像鳥一樣飛東奔西。有時一個月有大半時間奔波在鐵道線上,坐火車像坐公交車一樣隨意。但那時我一般都是坐直快、特快列車了,可總還嫌火車開得慢。

      記得第一次出差是到天津,這是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獨自坐火車。那時南京長江大橋還沒建好,北上的火車要乘坐火車輪渡過長江。在寧的旅客往往都會到江北浦口火車站上車。第一次出遠門,我沒經驗,火車是下午4點多的,我生怕誤了時間,吃過午飯,就出發了,坐公交、過輪渡、再步行,在候車大廳足足等候了一個多小時才上火車。當火車啟動時,我不再像兒時那樣,貼著車窗看窗外的風景,一路上閉目養神,偶爾會睜開眼看一看車窗外景色,看火車已到哪里了。

      那次從天津返回時我坐京滬線直接去了上海,這讓我體驗了一次火車是怎樣過輪渡的。那是十分磨練性子的事。有過出差經驗的人,都有過覺得在火車上或者輪船上等候的時候,時間就像橡皮筋,每一秒都像是被拉長了幾倍一般。那天火車在長江北岸等了好一會兒不見動靜,等得人心里十分焦急時,這才聽到火車鳴笛,感覺到列車在前后左右晃蕩。同行旅客告訴我,這是列車在分節解體?;疖囶^先將解體的幾節車廂,拖向引橋、棧橋,逐節推上輪渡船上。接下來又有幾節車廂被送上輪渡,和先上船的車廂并排排列著。我坐的車廂是最后上來的,排在最后邊。在汽笛聲中,輪渡船緩緩向江中駛去。透過車窗依稀可見寬闊的江面,還可以看到通紅夕陽映照下正在建設的長江大橋工地剪影?;疖囕喍煽堪逗?,火車頭再把車廂分批牽下輪渡重新組裝,引入鐵軌?;疖噺谋卑兜侥习肚昂蟠蠹s花了三四個小時,終于開進了下關火車站。此刻的南京城已是華燈初上,萬家燈火,火車在下關站站臺上并沒有上下客,稍作停留便呼嘯著向上海方向奔駛而去。

      這以后,我一次次踏上下關、浦口的車站,一次次遠行。不再像開始時那種擔心趕不上火車,而是輕車熟路,不急不忙地踩著點兒進入車廂。剛坐下幾分鐘,火車就啟動了。

      上世紀60年代末,南京長江大橋建好通車。上層是公路橋,下層通鐵路。我乘火車不用再去下關站、浦口站了,而是直接在南京站上車,北行的火車,風馳電掣穿過長江大橋。第一次過大橋時,我駐足在臥鋪車廂的走道旁,像幾十年前一樣好奇,貼著車窗,看車輪下波光粼粼,滾滾流淌的長江水。

      過后,我斜倚在臥鋪床上,借著昏暗的燈光,看隨身帶去的一本用紅塑料皮包起來的《托爾斯泰傳》,那個年代讀這類書是極為私密的。我被書中的情節吸引著:83歲高齡的托爾斯泰從他的莊園出走,要在風雪茫茫的西伯利亞大地尋找他靈魂的安息。途中,他不幸患上肺炎,十天后孤零零地死在阿斯塔波沃的一間候車室里。窗外是呼嘯而過的火車,那列火車,或許曾碾過安娜·卡列尼娜美麗的軀體。

      人類的創新精神是無窮的。后來,綠皮火車改成了動車,再不聞轟隆轟隆的滾動聲,在些微的“絲絲”聲中,疾駛的銀白色“和諧”號動車瞬間已過萬重山。再后來,我迎來了高鐵時代。

      2012年,我上海的阿姨(母親的妹妹)過八十壽辰,邀請母親去上海參加壽宴。母親年齡大了,我決定陪她一同前往。那幾天母親很興奮,叫我早點去買火車票,我笑著對母親說,那是老黃歷啦。我當著母親的面,將我們倆的姓名、身份證號輸入手機,輕輕松松地就訂好了往返的高鐵票,樂得母親合不攏嘴,說:“天下還有這般神奇的事?!?/p>

      出發時,母親一個勁兒催我早點動身,我說不急,還像早年一樣踩著時間點到南京南站。一下地鐵看到,車站外已不像從前,仿佛全世界的車都集合在這里,形成了車與車,人與人,車與人的漩渦?,F在的車站廣場井然有秩,環境整潔。我攙扶著母親,進入寬敞的候車大廳,在自動取票機上取出火車票,然后順著人流乘電梯、過天橋,進入車廂,到上海只花了兩個小時。

      那天,我們吃過阿姨的八十壽宴回到南京,步出車站口,霓虹繽紛的夜色下,月色如洗,星光燦爛,真實現了李白詩中“千里江陵一日還”的愿景。

      當年的毛頭小伙,做夢也沒有想到,他會與火車打了一輩子交道,更沒有意識到中國的交通會萌生如此偉大的巨變。只是在舒適的高鐵列車的疾駛中,他才會依稀地回想起當年有過對火車童話般的夢想。如今,這一切竟夢想成真了。

      關鍵詞: 南京長江大橋 長江大橋

    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